【时局分析】宜将剩勇追穷寇—兼评老虎事件和年中政治局会议



查詢

香港灣仔駱克道3號22樓香港企業促進會

  info@enterprise-improvement.org

 

logo1   logo2   logo3   hksei subscription logo   hi long logo   hksei long logo

【时局分析】宜将剩勇追穷寇—兼评老虎事件和年中政治局会议

economics2

【引子:于国事,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欢腾;于投资,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亢奋。淡定些,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作者: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博士    宏观研究员张媛、朱振鑫、牟云磊、李奇霖

 

【主要判断】

1、北戴河会议前解决问题,很果断,免受掣肘。一切惯例都可能被打破,不要过于沉溺于传统思维,经济上和政治上都要适应“新常态”。

2、十八大以来,南院和北院之间的分工和位置日益清晰,治理体系更加扁平化。增长求稳,淡化数字,强调质量;改革求进,转变方式,调整结构。

3、未来的改革不只局限于经济领域,以政治改革和司法改革为核心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同样不可忽视。

4、改革已然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开弓没有回头箭”。何以解忧?唯有继续反腐、继续改革,不破不立,先破后立,最终从人治走向真正的法治。

5、对市场而言,沉醉中留一份清醒。改革的花虽然已经开好了,但还远没到收获果实的时候。正如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既不能低估改革的长期作用,也不能高估改革的短期效果。

6、“打掉大老虎不是反腐句号”,未来有没有更大的老虎不得而知,但打老虎的“大棒”会随时飞舞。所谓反腐会告一段落的观点,不客观,不现实。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7、适应“习近平常态”(Pinormal),打消大规模刺激的预期,关注改革和转型。长期来看,传统产业存在天花板,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三驾马车”则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8、学而时“习”之,紧跟最高指示选择投资热点。关注军工体制改革、国产化、信息安全、区域协同、科技创新等等,你懂的。

 

【正文】以大历史观看待今日中国

2014年7月29日傍晚,就在很多人准备享受晚餐的时候,记者和分析师们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注定无法忘怀的一刻。史上最大老虎落马、年中政治局会议、十八届四中全会、航空延误橙色预警解除……一连串重磅消息通过微信、微博、门户、客户端从四面八方涌来,每一条的份量都足以把十个汪峰挤下头条,也足以让记者和分析师们彻夜不眠。

 

其实这种场景我们应该早已习惯,至少早有准备。自十八大以来,一向讳莫如深的政治话题突然活跃起来,各种重磅政治事件从八卦成为传闻,再从传闻成为事实,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我们对于政治的认知。直至今天,当中国人的字典再次对“老虎”重新定义的时候,那些看似散乱的不寻常的“点”已愈发清晰的连接在一起,勾画出一个新时代的轮廓。这个新时代不是经济的新时代,而是政治的新时代。

 

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些散乱的事件“点”。

 

【事件1】不一样的亮相

2012年11月15日,中共新一届最高领导层的第一次亮相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往常安排在11点左右的会见推迟了近一个小时才开始,创下了常委亮相的最晚时间记录,也显示出这次换届的不同寻常。11点55分,习近平总书记第一个出场,跟在他身后的政治局常委不是八个,而是六个。此前传言的常委人数瘦身如期兑现,国家副主席和中央政法委书记正式“退常”,显然,政法委书记的“退常”更耐人寻味。政法委由中央政法领导小组于1980年代初改制而来,早期主要是为了文革之后稳定政局,后来逐步过渡到社会治理和维稳职能,这也是政法委书记一般由公安系统领导兼任的原因。但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启动,未来政法委作为党政机构或将逐步退出司法工作,改变政法和司法不分的局面,此次政法委书记“退常”是个积极信号。

 

【事件2】 不一样的反腐

2012年12月4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包括“轻车简从”,“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等等。一开始还有不少人不以为然,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这次动真格了。除了地方官员“官不聊生”的抱怨,宏观数据也证明了反腐的力度空前。2013年,全国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8%,较2012年大幅下滑14.7个百分点。一些典型的三公消费对象出现急剧萎缩,以星级酒店为例,其营收增速已经从2011年底的24.5%大跌至今年一季度的-25.6%。在史上最强反腐的打击下,三公消费的水分被挤出,但令很多人意外的是,这还只是反腐的序幕,真正的高潮还在后面。

 

【事件3】不一样的交接

2013年3月14日,习近平同志正式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事实上,此前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中央已经同意胡锦涛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决定由习近平出任。这次的交接不可避免的被拿来和10年前作比较。2002年11月,胡锦涛便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但一直到2004年9月,胡锦涛才接替江泽民出任中央军委主席,中间隔了接近两年。这一次习总同时接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三大头衔,和上一任胡总的“半接”相比,颇有“强势接棒”的意味。

 

【事件4】不一样的政治局会议

2013年4月2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与工作。看上去似乎没什么特别,但如果我们翻开中共历次政治局会议的历史,就会发现这次会议的不寻常。从历史上看,政治局在4月开会并不罕见,但内容针对一个季度的经济形势进行研究还是第一次。按照惯例,中央政治局一年中会只有两次会议专门讨论经济形势,一次是类似昨天的年中政治局会议,另一次就是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者相当于经济的期中考,后者则是期末考。但目前来看,这种惯例已经被打破。2014年4月25日,时隔一年之后,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讨论一季度经济形势,而且这一次会议范围已经从常委会升级到政治局全体会议。这意味着,经过上一次的尝试,未来一年设置三次专题讨论经济的政治局会议将成为“新常态”。

 

【事件5】不一样的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18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千呼万唤始出来。当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份充满噱头的史上最长版《决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可能模糊了焦点。最关键的信息并不是从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变化,也不是国企改革被写到了多么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次会议的核心并不是经济,而是政治。不是政治斗争,而是真正的政治改革。虽然没有直接着墨,但183其实已经释放了政治改革的信号。

 

第一个信号,仔细揣摩这句话:“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什么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什么它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样一个“大而全”的目标并驾齐驱?在笔者看来,这个新颖词汇的背后隐藏的正是政治改革的信号,之所以用“治理”而不提“政治”估计也是为了平衡各方的感受,尽量避免过多的争议。相比之下,过去一直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更多的是针对经济改革。当时很多人将“治理”简单理解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恐怕低估了其内涵。

 

第二个信号,治理体系的改革其实已经开始。两个新机构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可能在未来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深改组”有点类似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两者同样是正国级机构,但深改组层级显然更高,当时体改会的主任一般由国务院总理兼任,现在是习总书记亲自担任。“国安委”则有点类似清朝的“军机处”,未来的职责更多的是保障国家安全。不单是保障外部的军事安全,也包括保障国内的政治安全,为改革保驾护航。

 

【事件6】不一样的“组长”

201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新闻一出,人们最关心的不是会议的内容,而是习近平总书记耐人寻味的新“title”: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这是自1980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新华社首次公开披露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身份。此前,《人民日报》曾于1999年刊发的《1998年经济发展和改革回眸》述评中,提及1996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

 

此外,这也是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新华社公开披露的第4个小组组长身份。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之外,习近平还同时兼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的组长。

 

【事件7】不一样的经济专家座谈会

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工作的意见。这则新闻冲击大家的同意不是会议的内容,而是主持人的身份。总书记就经济形势听取专家意见,以往也有过,有的公布,有的不公布。但此次座谈会是十八大以来首次公开报道的由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经济专家座谈会。

 

【事件8】不一样的“大老虎”

2014年7月29日,传闻已久的大老虎终于尘埃落定,前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被立案审查,成为有史以来落马的首个正国级干部。尽管新闻联播仅用了19秒时间轻描淡写,但依旧无法阻止大家八卦的热情。为什么不用“同志”?为什么是“审查”不是“调查”?为什么明确由中纪委审查?甚至为什么选在“世界老虎日”?记者、专家、分析师们各显神通,短短77个字被演绎成各种万字长文铺天盖地的袭来。等一下,这似乎不是今天新闻的头条。打开各大门户网站,大老虎的新闻不过排在第三、第四的位置,真正的头条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推进依法治国”。对,这才是今天我们最需要重视的新闻。

 

按照中央全会的惯例,“一中”“二中”布局“人事”,“三中全会”讨论“改革”,“四中”全会则一般讨论党的建设和重大的意识形态问题,把“依法治国”列为四中全会的主题尚属首次,这意味着什么呢?可以想象的空间很大,我们对此似乎可以抱有很大希望。

 

我们或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起点

我们无法得知最高领导层的想法,但当我们结合昨天的新闻,把上述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事件点串联起来,你会发现其中一些隐含的线索:

 

1、一切惯例都可能被打破,不要沉溺于传统思维。撒切尔夫人说过,不可能的事情经常发生,你最好有所准备。这在今天的中国尤其适用。九个常委可以变七个,反腐动真格,政治局可以经常讨论经济,政治局常委也可以没有“例外”,依法治国也可能更多的落到实处。

 

2、十八大以来,南院和北院之间的分工和位置日益清晰,治理体系更加扁平化。增长求稳,淡化数字,强调质量;改革求进,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执行力更强,更适应改革的需要。中国历史上,皇权和相权间的此消彼长一直是永恒的主题。这就像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彼此间的平衡是一门艺术。列为看官可以回想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皇权与相权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院和北院的关系,这里就不赘述了,你懂的。

 

3、未来的改革不只局限于经济领域,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改革才是关键。如上所述,新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机构都是在为更大力度的改革做准备,除了大家关注的经济改革,以政治和司法改革为主的治理体系现代化或许将逐步破冰。一步一步走向高潮的反腐就像是在为四中全会“献礼”,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依法治国”祭旗?

 

4、改革已然“开弓没有回头箭”,何以解忧?唯有继续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就是“冲破既得利益藩篱”的过程。换句话说,改革就是切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让一部分不合法的既得利益者受损。谁都能想象出其中的风险和阻力,就像反腐,今天倒下一个老虎,明天可能有更多的老虎反扑。如何解除后顾之忧?别无他法,只能继续改革,从人治走向真正的法治,让法律成为“打虎者”永远的保护伞,让“大老虎”无处可逃。我一直建议大家多从雍正爷的角度理解问题,而不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问题。方今世界,俄罗斯、新加坡、台湾地区、美国、欧洲都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和架构,我们不妨以最大的诚意抱有十分的希望,且行且观察。

 

【投资含义】

对市场而言,感性的务虚之后,还是要保留务实的理性。虽然长期来看,中国的改革的确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正如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既不能低估改革的长期作用,也不能高估改革的短期效果。

 

1、反腐不会划上句号,但市场不宜过度高估。老虎落马消息通报之后不到一小时,人民日报便发表官方评论:“打掉大老虎不是反腐句号”。临近深夜,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再发声“谁都不要心存侥幸”。结合我们上面的分析,反腐绝对没有走到终点,未来有没有更大的老虎不得而知,但打老虎的“大棒”会随时飞舞。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破是为立。

 

对市场来说,影响分两个维度。从情绪上看,反腐刷新纪录,短期或许有所反应,但长期内不宜过度高估,毕竟涉及到政治领域的改革阻力重重,非一朝一夕之事,中间不排除有风险。于国事,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欢腾;但于投资,这恐怕只是一场说走就走的亢奋。淡定些,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但从基本面上看,反腐对经济的边际影响可能减弱,海绵里的水挤得差不多了,未来消费可能会以更加健康的姿态逐步企稳。从限额消费、高端消费等数据来看,去年的断崖式下跌基本已经缓解,整体消费将止跌回升,结构上看,新兴消费模式将继续领跑。

 

2、适应“习近平常态”(Pinormal),大规模刺激不会重演,传统产业存在长期天花板。近期的大盘反弹可能更多体现了短期沪港通以及政策推动经济企稳的刺激,但中长期来看,“三期叠加”的背景已经决定了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中国不可能再依靠过去“大拆大建”的传统经济模式,未来的核心是消化前期大规模刺激政策,短期即便有需求扩张政策,也是只托不举。(请回复“习近平常态”参看民生宏观重磅报告《习近平常态Pinormal:未来10年中国经济大趋势》)

 

此前国务院曾要求“确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但这次政治局会议的说法是“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短期来看,只托不举的政策已基本帮助经济企稳,全年实现7.5%的压力不大。这使得未来推总量宽松的概率下降,宽松政策边际上已没有大幅改善的可能,预期差正在逐步缩小。我们已经多次强调,全年增长趋势平滑、弹性不大。相比较上半年货币政策定向宽松发力的特点,下半年财政政策作用更值得关注,此次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要发挥好财政金融资源效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财经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请回复“货币常态”参看民生宏观重磅报告《中国的货币政策新常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长期来看,未来增长目标的弹性制可能成为常态。这种情况下,受益于传统“大投资、宽货币”模式的传统产业类公司将面临长期天花板,再叠加短期内的产能过剩压力远未消化完毕,对基本面不可过度乐观。

 

3、长期关注改革和转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三驾马车”潜力巨大。如前所述,以新机构、新机制为基础的治理体系改革更有利于改变现有的利益格局,推动改革攻坚。客观上中国人口红利、外需红利、资源红利的消退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也要求中国加速改革和转型,释放供给端的活力。因此,长期来看,中国的新经济、新产业仍将受益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从国际经验看,韩国日本等国家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都涌现了一批赢得超额收益的新产业,中国也不会例外。(请回复“产业常态”参看民生宏观重磅报告《中国的产业发展新常态:从失衡走向优化》)

 

4、学而时“习”之,主题热点紧跟最高指示。我们民生宏观团队在3月建议关注“京津冀”的核心逻辑之一就是这是习总书记亲自主抓的一号工程,事实证明,在中国,自上而下的推动仍然最为有效。特别是未来改革和转型进入深水区之后,最高领导人的协调将变得更加重要。关注军工体制改革、国产化、信息安全、区域协同、科技创新等等。

 

【结语】

我们或许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起点,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既要重新认知中国的经济,更要重新理解中国的政治。在这个新时代里,一切惯例可能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要重新学习,直到习以为常。新常态下,观察问题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框架,市场投资需要新的逻辑,新的思路。

weixin logo